当前位置:匠匠百花园 > 养花知识 > 植物知识 > 挖耳草
手机版

挖耳草

来源:匠匠百花园 阅读:2.73W 次
挖耳草

挖耳草,中药名。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紫背黄芩Scutellaria discolor Wall. ex Benth.的全草。植物紫背黄芩,分布于我国云南西部、南部及东南部,广西西部及贵州南部,印度,尼泊尔,中南半岛,马来半岛,印度尼西亚等地也有。具有解表退热,止咳,清热解毒之功效。主治感冒发热,咽喉肿痛,吐泻腹痛,虚劳咳嗽,热毒疮痈,中耳炎。

挖耳草的介绍挖耳草,中药名。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紫背黄芩Scutellaria discolor Wall. ex Benth.的全草。植物紫背黄芩,分布于我国云南西部、南部及东南部,广西西部及贵州南部,印度,尼泊尔,中南半岛,马来半岛,印度尼西亚等地也有。具有解表退热,止咳,清热解毒之功效。主治感冒发热,咽喉肿痛,吐泻腹痛,虚劳咳嗽,热毒疮痈,中耳炎。挖耳草的形态特征挖耳草,为多年生草本;根茎匍匐,节上密生纤维状须根。茎上升或直立,连花序高5.5~38厘米,粗0.8~2毫米,四棱形,具槽,密被微柔毛,通常带红色,不分枝或间有花序分叉,近基部具叶且多少木质化,上部无叶。茎叶通常2~4对,罕有6~7对,密集于茎基部如基生叶状,或彼此远离,相隔1.6~3.5厘米,叶片坚纸质,椭圆形,卵圆形或宽椭圆形,长1.5~7.4厘米,宽1~4.8厘米,先端浑圆或钝,基部心形或浅心形,边缘具波状圆齿,上面绿色,密被极细的微柔毛间杂有短柔毛,下面绿色或常带紫色,有时灰绿色,被短柔毛,尤以脉上者为甚,侧脉4~5对,与中脉均上面略凹陷下面突出,在叶缘的内方网结,叶柄长0.5~2.2厘米,有时达4.8厘米,扁平,密被短柔毛;苞叶细小,草质,卵圆形至椭圆形,长0.7~2.5厘米,宽0.5~1.5厘米,先端钝,基部圆状截形,无柄或具短柄。
花互生或少数在花序下部者对生,组成背腹向的总状花序或因花序分叉而多少呈圆锥状,花序长5~24厘米,花葶状;苞片小,狭卵圆形或卵圆形,长1.5~3毫米,宽约1毫米,全缘,被短柔毛;总梗长2.5~4厘米,与序轴均密被微柔毛;花梗长2.5~3毫米,通常带紫色,密被短柔毛。花萼长约2毫米,外被短柔毛及具腺短柔毛,内面无毛,盾片开张,半圆形,高0.5~0.8毫米,被短柔毛,果时增大,盾片高起且外卷,与萼几等长。
花冠紫色,长0.9~1.2厘米;冠筒长0.7~1厘米,外面疏被短柔毛及具腺短柔毛,内面前方基部被微柔毛或短柔毛余部无毛,基部成膝曲状,由下向上渐渐增大,至喉部径达3毫米;冠檐二唇形,长约3毫米,外面疏被短柔毛及具腺短柔毛,内面被微柔毛或短柔毛,上唇盔状,先端微凹,下唇中裂片卵状圆形,两侧裂片卵圆形或长圆状卵圆形。雄蕊4,二强;花丝细长,扁平,中部以下被纤毛。花盘肥厚,倾斜,边缘具淡黄色泡状突起;子房柄不明显。花柱细长,无毛。子房具瘤。小坚果成熟时褐色或棕褐色,卵状椭圆形,长约1毫米,径不达1毫米,具瘤,腹面中央隆起,其上有一小果脐。花期6~11月,果实渐次成熟。
挖耳草的生态习性生于海拔20~610~1800米间的山地林下、溪边或草坡上。挖耳草的食疗或药用价值入药部位
植物紫背黄芩的全草。


性味

味苦,性寒。


归经

入肺、肝、胃经。


功效

解表退热,止咳,清热解毒。


主治

感冒发热,咽喉肿痛,吐泻腹痛,虚劳咳嗽,热毒疮痈,中耳炎。
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15~30g。
外用:适量,捣汁滴耳。


炮制

采集加工:夏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“解表退热,消炎解毒。治感冒,高热,胃肠炎,咽喉肿痛。痈毒疔疮,中耳炎。”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jjbhy.com/yanghuazhishi/zhiwu/165681.html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匠匠百花园 All right reserved. 苏ICP备19113021号-2

文字美图素材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立即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