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匠匠百花园 > 花语传说 > 农林牧渔 > 杏 杏百科
手机版

杏 杏百科

来源:匠匠百花园 阅读:1.28W 次

杏(Prunus armeniaca L.),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植物,其树冠开阔,树形呈圆头形,树枝为红褐色;叶似椭圆形,先端短尖,叶面无毛或仅背面有簇毛;花芽在枝侧集生,每个花芽只生一花,花比叶子先开,花瓣白色或淡粉红色;果实近球形,果皮黄色,白色或红色,皮上有细柔毛,果肉为黄色或乳白色;果核平滑;种仁味苦或甜;花期3~4月,果期6~7月。《说文解字》:“杏,果也。从木、向(可)省声。”梅子在木上之形,故得名杏。

杏 杏百科

地区分布

杏原产于中国新疆,是中国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,杏树产中国各地,多数为栽培,尤以华北、西北和华东地区种植较多,少数地区逸为野生,为低山丘陵地带的主要栽培果树。在新疆伊犁一带野生成纯林或与新疆野苹果林混生,海拔可达3000米。世界各地温带地区也均有栽培。

生长习性

杏为阳性树种,喜光,耐寒力强,适应性强,深根性,喜光,耐干旱,不抗涝,抗寒,抗风,能在各类土壤上生长,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最为适宜;寿命可达百年以上。

繁殖方式

杏一般采用播种、嫁接的繁殖方式,而嫁接一般用山杏作砧木。播种时种子需湿沙层积催芽;也可由实生苗作砧木作嫁接繁育。

播种

选择土层深厚,土壤疏松,肥力一般的土地即可。播种地先用山地犁深翻,耙平耱细,用犁开沟播种。行距30厘米左右,播种深度一般10-15厘米为宜,亩用种子约25-40千克,播幅采用宽窄行,即每两行留一空行。种子宜选用当年采集充分成熟、子粒饱满者。若种子陈旧,播种前用清水漂除秕粒及发霉变质的种子,并适当增加下种量。播种时间以秋冬季土地结冻前播种效果好,次年出苗整齐,且种子不需要沙藏处理,简便易行。

嫁接

选取接穗中间饱满新鲜芽,从芽以上0.5厘米处横切一刀深达木质部,然后从芽下方约0.8厘米处斜向上部连木质部渐渐加深切削,切入到芽上部横切刀口处停刀。以拇指和食指轻捏接芽两侧慢慢掰下芽皮,取下的芽呈盾牌形,长约1.2-1.5厘米,宽约0.5-0.6厘米。

选砧木距地面5-10厘米,外表光滑无节处横切一刀,以切透皮层不伤木质部为度。再从横切口向下纵切长1.5厘米,深度同横刀口,使呈丁字形。然后用刀顺纵切口左右扭动撬开皮层。在用刀撬开皮层的同时,左手捏住接芽叶柄,将砧木轻轻压下呈倾斜,边用刀撬边插入接芽。插入接芽时勿在砧木上磨擦,以保护生长点。并使接芽上平面与砧木丁字口上平面紧密吻合。

嫁接完毕,即用塑料条包扎。一要绑紧,使接芽与砧木紧密结合,不留空隙;二要严,丁字形切口要包严,不使外露,可防止水分蒸发,有利接芽成活,也可防止害虫在伤口产卵,孵化后幼虫钻蛀为害,导致接芽枯死;三要快,应尽量减少接芽暴露时间,熟练操作技术,提高嫁接速度。缚条时用左手捏住缚条一端,右手拉住另一端,从丁字口上端往下缠绕两三圈,使包住下部切口,再螺旋形上绕,使上下两层交叉,然后把缚条两端向上再交叉拉紧打结。

栽培方法

定植

选土层深厚、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,避开低洼积涝地带。株行距1.5米×4米,南北行向。定植穴长1米×宽1米×深0.8米。每穴施入10千克左右的腐熟有机肥。定植时苗木按等级分栽。苗木放入穴中,埋土1/3时将苗木向上提一下,让根系充分舒展,然后添土踏实。栽后灌透水沉实树穴,随即在50-1500px高处定干,剪口下留4-6个饱满芽。冬剪定植的速生苗,入冬时必须培土防寒,培土高度40-1250px。

肥水

新梢长到15厘米左右时,开始施速效肥料,地下追肥与叶面喷肥交替进行。9月底至10月初施有机肥和复合肥。扣棚后,萌芽前施尿素,谢花后至果实膨大期追施硫酸钾复合肥,10-15天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,此外可同时喷500倍增产菌。苗木定植后浇一遍透水,此后视具体情况确定浇水量和浇水时间。

修剪

5月底6月初定干定梢,选留角度较好的7-12个梢,其余抹掉。新梢长至40厘米时选2-4个重点培养,进行“V”字形或开心形整枝,对其余新梢摘心促发2次梢,背上直立梢反复摘心,过多过密枝抹掉。11月上旬喷尿素促进早落叶。

果实膨大到果实成熟前,对新梢多次摘心,以控制新梢旺长,提高坐果率和单果重,对背上直立新梢可采取抹除或扭梢的方式,以防“树上长树”恶化树冠内部光照。5月上中旬果实采收揭膜后,回缩与疏枝结合,调整树体的生长平衡,防止补偿性旺长。

幼树及初结果树,冬季修剪应兼顾整形和结果两个方面。对主、侧枝及延长枝要轻剪长放,一般留全枝长的三分之二进行短截。对生长中庸、角度比较开张的发育枝应缓放,使萌发中短枝,增加结果枝的数量,成花或结果后及时回缩培养成结果枝组。中、短枝角度大,成花容易,要尽量保留。对生长较弱的幼树宜适当短截,疏除过密枝、细弱枝,多保留健壮枝,拉平直立旺枝作为辅养枝,以促发粗壮的中、短果枝。

盛果期树根据枝条长势、树冠各部位的空间情况,适当疏密、截弱,以保持稳定的结果部位和生长势。对衰弱的主枝、侧枝、多年生辅养枝、结果枝组、下垂枝,在有强壮枝的部位进行回缩,以达到恢复生长势头。及时更新复壮树冠下部及内膛枝,使果树不断产生新的健壮结果枝。

衰老期树利用中下部角度小、生长健壮的背上枝换头,或在比较直立的枝段回缩,促使隐芽萌发更新。对位置适当的徒长枝,要培养为骨干枝和结果枝组。对结果枝组和结果枝,本着“去弱留强”的原则,选留壮枝、壮芽进行更新修剪。对树势极度衰弱、更新难以奏效的,可在加强肥水管理的前提下,对主侧枝及大枝组在10-15年生部位进行全树大更新,一次完成,当年可萌发大量新枝,通过夏季抹芽、摘心和冬季整形修剪,第二年即可开花结果,恢复一定的产量。

管理

如日光温室栽培,可使杏树开花期延长,但单花开放时间缩短,空气湿度较大不利于花粉传播和授粉受精。因此,应采取措施加强授粉受精:用贮藏花粉点授;用鸡毛掸子掸授;花期蜂箱高度与树冠中上部相近,使蜜蜂一出箱便遇到花。

病虫害防治

杏褐腐病主要危害果实,也侵染花和叶片,果实从幼果到成熟期均可感病。发病初期果面出现褐色圆形病斑稍凹陷,病斑扩展迅速,变软腐烂。后期病斑表面产生黄褐色绒状颗粒,呈轮纹状排列,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,病果多早期脱落。

杏疮痂病主要危害果实和新梢,幼果发病快而重,染病果多在肩部产生淡褐色圆形斑点,直径2-3毫米,病斑后期变为紫褐色,表皮木栓化,发病严重时常多个小病斑连成一片,但深入果肉较浅。新梢上的病斑褐色,椭圆形,稍隆起,常发生流胶。

杏细菌性穿孔病主要危害叶片,也危害果实和新梢。叶片受害后,病斑初期为水渍状小点,以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,直径约2毫米,周围似水渍状,略带黄绿色晕环,空气湿润时,病斑背面有黄色菌脓,病健组织交界处发生一圈裂纹,病死组织干枯脱落,形成穿孔。

杏树介壳虫也称为杏虱子,主要种是朝鲜球坚蚧,是一种发生普遍的害虫,以若虫、雌成虫固着在枝条上、树干上嫩皮处,结球累累。终生刺吸汁液,一般发生密度很大。使树势衰弱,严重时枝条干枯死亡。

防治措施

从入冬到发芽前,清除果园内的枯枝、落叶,剪除掉病枝,集中销毁,刮除老树皮,清除越冬病虫源,减少病虫基数。

开花前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枝干,防治杏疮痂病、黑斑病、球坚介和其他越冬虫卵。

3月中旬至4月上旬是杏象甲出土上树危害期,利用其假死性,清晨摇树,人工捕杀,清除虫果,并及时喷20%速扑杀2000倍液和50%多菌灵600倍液混合液。防治杏象甲和杏疮痂病、黑斑病、穿孔病,也可选用其他杀虫杀菌剂混用。

4月中旬喷40%菊马乳油1000倍液和速克灵200倍液,可防治杏疮痂病,黑斑病、穿孔病及桃蚜。

6月中旬用灭扫利2000-3000倍液、速扑杀1000倍液和多霉清1500倍液防治红蜘蛛、介类、黑斑病、穿孔病等病虫,并人工捕杀红颈天牛成虫。

7月中下旬,人工捕杀群集而未分散的舟形毛虫,或及时喷速灭杀丁2000倍液进行防治。

如杏树已发生杏褐腐病、杏疮痂病可用药剂防治。杏树芽萌动前,喷4-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:1:100波尔多液,杏落花后立即喷大生米-45药剂800倍或80%代森锰锌800倍,以后每10-14天喷一次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或70%甲基托布津600-800倍或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-600倍。

如杏树已发生的是杏细菌性穿孔病,用药剂防治的方法为:杏树发芽前,全树喷3-5波美度石硫合剂,或1:1:100波尔多液50%退菌特100倍,铲除在枝溃疡部越冬病源;生长季节,从小杏脱萼期开始,每隔10天喷一次硫酸锌石灰液(硫酸锌1份、石灰4份、水240份),或70%代森锰锌700倍或65%代森锌500倍。

主要价值

医药

杏种子味苦、微温;有小毒;归肺、大肠经;具降气止咳平喘、润肠通便之效;树根具有解毒的功效,主治杏仁中毒;叶具有祛风利湿,明目的功效,主治水肿,皮肤瘙痒,目疾多泪,痈疮瘰疬,在《滇南本草》中有记载。

园林

杏在早春开花,先花后叶;可与苍松、翠柏配植于池旁湖畔或植于山石崖边、庭院堂前,具观赏性。

食用

杏是常见水果之一,营养极为丰富,内含较多的糖、蛋白质以及钙、磷等矿物质,另含维生素A原、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。杏性温热,适合代谢速度慢、贫血、四肢冰凉的虚寒体质之人食用;患有受风、肺结核、痰咳、浮肿等病症者,经常食用杏大有裨益;人食杏果、杏仁后,经过消化分解,所产生的氢氰酸和苯甲醛两种物质,都能起到防癌、抗癌、治癌的作用,长吃还可延年益寿;杏仁可以止咳平喘、润肠通便,常吃有美容护肤的作用。杏子可制成杏脯、杏酱等;杏仁主要用来榨油,也可制成食品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jjbhy.com/huayu/nonglinmuyu/354642.html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匠匠百花园 All right reserved. 苏ICP备19113021号-2

文字美图素材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立即处理。